新闻动态
NEWS
绿色“跨界” 盛宴来袭 | 2019年度延华智慧城市研究院绿色节能专家沙龙圆满举行

12月7日,一年一度的延华智慧城市研究院绿色节能专家沙龙在延华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拉开帷幕。来自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工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等多个政府相关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和用户单位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共同为延华绿色节能业务的发展出谋划策,呈现了一场精彩“跨界”、多学科,极具前瞻性的“绿色”视听盛宴。

延华集团董事、联席总裁于兵致辞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延华指点迷津,已然成为了延华的传统。自2012年第一次举办绿色节能专家沙龙活动以来,该活动到今年已经是第8届。值此岁末年初之际,我们希望可以放慢脚步,回顾过往,悉心聆听专家们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延华在智慧城市能效提升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好,迈得更稳,不断探索更多可能。

 

 

“延华智慧城市能效精细化管理创新思考与探索实践”主题分享

近年来,延华围绕“安全”、“智能”、“绿色”、“健康”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与服务理念开展工作,在能效管理方面已经实现了三个阶段的“演变”:1.0时代即积累能耗数据库,2.0时代即技术改造信息化平台,3.0时代即能效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以及数字孪生技术,提升建筑空间的安全、便捷和环境质量,优化用户的舒适度,为建筑资产创造更大的价值。

延华提出的“能效管家”能源管理服务模式,以其“全程化”、“精准化”、“集成化”特点,成为遏制“节能天花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借助“数字孪生”的技术路径,运维团队可以准确监控、提前预测、智能维护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真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绿色运营水平,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能源管理服务,让用户感受拥有“管家”式的体验。

 

行业专家精彩建言

 

上海建科院(集团)副总工程师 韩继红

 

韩总首先为3个科研小组完成项目成果落地“点赞”。她讲到,绿色建筑评价目前也已进入了3.0阶段,核心词就是“以人为本”——需要“安全的”、“健康的”、“高质量”的服务体系,“高质量”即“精细化”;“能效管家”的实践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2020年,5G全覆盖即将到来,建筑业如何面向5G时代,应对更多挑战,值得思考。

韩总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希望延华通过“能效管家”进一步梳理客户需求,包含单体建筑和区域政府管理需求;二是如何在区域管理中利用BIM技术打造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城市信息模型),希望可以通过与延华合作,在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的项目中先试先行,在2020先设定一个“小目标”,将创新成果进行应用和展现。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胡仰耆

 

胡总谈到,近年来,节能的智能化水平有了突飞猛进,大量运用了先进手段开展智慧管理。延华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而行业中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尤其是运维人员的水平,还有待提升,这一点延华团队可以从技术上提供支撑。胡总强调,延华已在行业已有诸多创新的实践探索,建议应鼓励技术人员整理创新成果,撰写更多科技论文,增强学术水平,以启发更多同行的思考和共鸣。

同济大学教授 张旭

张旭教授则为延华和行业开展节能提出了诸多有益建议:


一是全面感知。现有的能源监测系统更多是监测和发掘漏洞,而我们需要的是全方面的信息集合,即全面感知。二是数据标识。针对海量数据,必需要有清晰的分类和标识。三是智慧管理。管理需要跨界整合,与市场机制同步更新;四是盈利创新。楼宇节能工作开展,不能仅依靠政府补贴,需要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最后是人才培养。不能仅关注理工科人才的培养,应关注多学科人才,尤其是社会学科型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工作。

 

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姚宝敬

 姚秘书长认同延华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探索。他讲到“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的模式,而“精细化管理”一定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他认为信息化领域企业需要做到“三精”,即精益生产、精细管理和精准营销。第一,企业应当从深度和广度层面上深入思考用户的收益价值;第二,边界的标准化。结合各项成本,在可控范围内设置合理工作程度;第三,尽量产品化。把工程化思维逐渐转变为软件化思维模式;第四,迭代思想。“看十年,做一年”,企业需要拥有极强的前瞻意识,时刻走在行业前沿。

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总工程师 齐康

 

齐总首先肯定了延华近年来在智慧节能、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讲到,“十四五”起,在经济大环境承压的情况下,政府的工作重点会有所转变,节能工作也将有所变化。对于节能服务企业而言,节能工作要“顺势而为”,从需求侧的角度,兼顾用户的诸如安全、环保等多方面的需求;从供给侧的角度,企业可从智慧节能的角度,通过搭建平台,引入多方资源,满足用户对于节能系统性的需求。

 

齐总建议,一是延华从“精细化管理”向“精准化管理”方向转变, 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区域的能效提升提供助力;二是在设施运维上,可结合自身“机器人+运维”的科研项目,精耕细作,发挥更大的价值。

上海天文馆建设工程副总指挥 徐晓红

 

目前,"重建设,轻管理”是我们现在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徐总谈到,今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步递减,城市的更新和高效管理是未来主要方向。希望延华在标准精细化和人才引进方面加大双向投入,从机制和体制上严格把控,为行业树立标杆。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车学娅

 

车总从建筑师的专业角度提出了真知灼见。她讲到,从“能耗”到“能效”再到能效的“精细化管理”,关注绿色、安全、健康始终是我们的“初心”。目前,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存在一定欠缺,希望延华可以凭借综合节能改造中的经验,结合在实际项目中收集到的有效数据,与设计院在建筑设计初期形成合作,促进绿色建筑咨询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协助降低建筑建设成本,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由衷感谢所有不吝指导的专家们,

您的关注、支持、认可和鼓励,

是我们前进路上不竭的动力,

您的每一次参与,

您的每一个建议,

都激励我们不断奋进,

有了您,

我们前进的路上更有信心,

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我们期待着,

 

与您携手,共创未来!

 

 

 

Copyright©上海东方延华节能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04988号-1